而9月9日证监会推出的“IPO扶贫”更是遭到了学者以及股民的口诛笔伐(其中以今年去世的谢百三教授最为著名),在随后交易日,A股大跌近2%,不过随着证监会对IPO扶贫政策的完善,市场对这一新规有所改观。

点评:新股申购成为了A股发行的彩票,其中也是充满了喜与悲,有人高喊着中签太难、有人因为中签未缴款而上了黑名单、有人中一签赚了10万块,有人中一签只得了几千元,更悲剧的是有人输错了号码买成了跌停股,只有承销券商在一旁捡漏偷着乐。

2016年242个交易日,共计227只新股上市(发行248只),募资超过1420亿元,创下史上第三的纪录(仅次于2010年的346只和2011年的276只。),据分析,明年将进一步提速。投资者一边沉浸在全民打新的乐趣中,一边担忧着IPO发行加速。肉吃不着几块,还要防着挨打,我们的投资者可谓是操碎了心。

03

刘士余上台

2016年2月20日,刘士余接替肖钢担任中国证监会主席一职,至今已10个月有余、300多个日夜。肖钢上任之后,虽然像往届证监会主席一样备受争议(还曾传出黄奇帆接任肖钢的谣言),但我们能看出,A股走势大体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虽然经历了千古横盘的等尴尬局面),2月19日上证指数收盘2860.02点,而截至12月30日,上证指数报收3103.64点,整体上涨了8.52%。

在上任之初,刘士余就提出了“三个监管”,即“依法监管、从严监管、全面监管”的监管理念。而这一理念贯穿了其在2016的全年工作。

点评:打击壳炒作;并购重组趋严(22家被否);加强市场参与者监管(内幕交易、操纵市场、信披违规、传播虚假信息、短线交易);IPO欺诈发行等违规专项执法;严格执行强制退市制度;加大新股发行力度;当然还有备受争议的“妖精论”…..

只做事实陈述、不做评论。是非功过,也许只有等回过头的时候在看,才更加真切。

04

欣泰电气与ST博元退市

在市场大幅扩容的同时,另一个问题正在凸显,自15年前PT水仙首开依法退市之门后(A股退市制度始于2001年),不死鸟、退市机制却是饱受诟病,据统计,近八年来只有8家公司实施退市。

2016年,共有两家公司退市,一家是博元投资,另一家是欣泰电气。其中,欣泰电气“一退到底”,在退市后不能恢复上市,这是因为根据相关规定,因欺诈发行暂停上市后不能恢复上市,且创业板没有重新上市的制度安排。

点评:卖资产、谋重组、政府补贴、粉饰业绩...甚至今年还出现了“中国好同学”、“卖房保壳”等一系列奇葩现象。

近日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表示。“对于走不动、跟不上或者有重大违法的上市公司,要严格执行强制退市制度,实现优胜劣汰,增强市场活力。”真心希望在2017年,退市政策能够继续加速完善,枪打“不死鸟”,不要让让A股成为“貔貅”,更不要让这些“老鼠屎”坏了A股这一整锅汤。

05

英国退欧公投

2016年6月24日,,英国脱欧公投尘埃落定,51.9%对48.1%的投票结果,英国竟然“脱欧”了。这不仅出乎全球的意料,连英国人自己都没有想到(公投结束后第二天就有100万英国人网上签名请愿要求进行第二次公投)。

点评:英国就此退出加入了43年的欧盟。这是2016年的首个全球性的“黑天鹅事件”。全球市场强烈震荡,黄金一度怒涨100美元,英镑一度暴跌11%创31年新低。但A股却表现的有惊无险,盘中惊魂一跳后走出V形走势,创业板甚至翻红。从今年的所有黑天鹅事件中能总结出一个规律:“黑天鹅”砸出布局“坑”。

06

刘主席痛批野蛮人,打击险资举牌

2015年宝万之争夺人眼球,壕气冲天的险资2016年在A股继续买买买,出尽了风头。据数据显示,目前险资至少持有668家上市公司的股份,合计持股数量约712亿股。结果,监管“驾到”。其中,一贯行事低调的刘士余主席对野蛮人的痛批最为瞩目。他说道,“我希望资产管理人,不当奢淫无度的土豪、不做兴风作浪的妖精、不做坑民害民的害人精。”“你用来路不当的钱从事杠杆收购,行为上从门口的陌生人变成野蛮人,最后变成行业的强盗,这是不可以的。这是在挑战国家金融法律法规的底线,也是挑战职业操守的底线,这是人性和商业道德的倒退和沦丧,根本不是金融创新” 。

同时,保监会不断出招,在暂停前海人寿万能险业务后,也暂停了恒大人寿委托股票投资业务,并责令公司整改。保监会主席项俊波表示,保险业助推中国制造,就是要做善意的财务投资者,不做敌意的收购控制者。

点评:险资们为了“表忠心”,纷纷着手撤退,举牌概念急速降温,市场的一大龙头板块轰然倒塌。此后虽有部分个股偶尔异动,但却像极了“回光返照”。

07

深港通开通

12月5日,深交所和港交所同时举行开通仪式,备受期待的深港通启动。至此,沪深港三地证券市场成功实现互联互通,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又迈出重要一步。

点评:人们之所以期待深港通,是因为怀念两年前以沪港通开通为起点的那一轮大牛市。但深港通开通后,股市表现平平,投资者似乎有些失望。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几年A股第三次被MSCI拒绝,深港通的开通,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加入MSCI的概率。

08

特朗普当选总统

11月9日,美国总统大选落下帷幕,特朗普当选美国第58届总统。大选之前,几乎所有民调都显示,希拉里将会以微弱优势取胜,“疯子”的当选再次出乎了市场的预料,成为2016年另一只“黑天鹅”。

点评:受此影响,全球股市暴跌,日经一度跌逾5%,美股三大期指两个熔断,不过随着特朗普胜选局势逐渐确定,全球股市跌幅大幅收窄,美元跌幅也大幅减少。同样,这一次A股依旧是V形走势。而更为离谱的是,意味着川普(特朗普别译)胜利的川大智胜盘中逼近涨停,西仪股份(希拉里阿姨)跌停。

09

债市风波

12月股、债、汇三杀成了最受关注的词汇之一。12月12日,A股遭遇“黑色星期一”!沪指收跌2.5%,创6月13日以来最大跌幅,跌至四周最低。十年期国债期货刷新上市以来最大跌幅。接着离岸美元对人民币真奔6.94而去,一夜回到解放前。

受国海萝卜章事件、年末资金紧张、美联储加息、央行去杠杆等事件影响,国内债市12月血流成河。从11月23日开始,十年国债收益率最高上行52个基点至 3.37%,十年期国开债最高上行74个基点至3.93%。期间,国债期货还出现了上市以来的首次跌停。

点评:随着央行的“花式放水”以及国海萝卜章事件处理的阶段性“胜利”,风险暂告解除,随着恐慌情绪退潮,股债市场也逐步回归基本面。对于明年的A股,券商们更倾向关注抗通胀、受益改革和超跌成长等主线。

10

人民币贬值&美联储加息

2016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较显著的贬值趋势,在一年多时间下调超过10%。尤其是在12月,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击穿6.9,距心理关口7已是一步之遥(多次现破七乌龙)。随着汇率的下跌,外汇储备也较快流出。截至11月,外汇储备较2014年6月的峰值已经减少9416亿美元,降幅超过23%。

同时,在12月15日久闻楼梯响的美联储终于加息了,另外美联储还发布了“鹰派加息”计划,即预计2017年加息三次。消息公布后,美股遭弃,道指在短线冲上纪录新高后迅速回落,一度跌近150点。美元则收复盘初跌幅,上涨逾1%,突破102一线。债市普遍遭抛售,短期美债收益率大涨。

点评:出于对美联储加息会加速新兴市场美元资本外流的担忧,在每次议息会议前A股表现的都是“心惊胆战”。不过真正当靴子落地,A股只是一个低开后的震荡,预期久了,利空也就显得毫无意义了。再回溯到2016年年初,全球股市的大幅下挫也是受到美联储加息、流动性紧缩的冲击,但之后随着美国加息进度大幅不及预期,宽松延长,全球股市又普遍涨回了年初的跌幅。长期来看,股市的走势主要还是决定于经济基本面。

五大热点主题或引爆市场!

根据2017年可能会推出的相关政策等等,综合各机构及分析师的预测,作出对2017年A股市场的五大热点主题猜想。

01

国企改革(混改)

前不久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深化国企国资改革,加快形成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按照完善治理、强化激励、突出主业、提高效率的要求,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军工等领域迈出实质性步伐。加快推动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

分析人士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多处会议精神与国企改革有关,可以看出,2017年的A股市场中,国企改革板块尤其是混改领域存在较大的投资机会。“国企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近日来国家层面的国企改革动向频繁。新常态下,国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集团层面的重组、内部激励等举措,将进一步激发市场的活力、解放生产力。”

国家发改委已明确将东航集团、联通集团、南方电网、哈电集团、中国核建、中国船舶等中央企业列入第一批混改试点。近期,发改委对试点工作进行多次专题研究,目前正组织审议批复试点方案。而在资本市场上,这些企业旗下的上市公司股价放量走强,显示己获大资金进驻布局混改。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接表示,2017年国企改革有望在垄断领域混合所有制改革及员工持股、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组建、国企并购重组与资源整合等方面加速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改革,使国企改革与发展协同推进、形成合力。

即将过去的2016年,是国企改革成果颇丰的一年。一方面,国企改革“1+N”文件体系已完成,“十项试点”工作全面铺开;国资委还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36个配套文件,共同形成了国企改革的设计图、施工图。另一方面,央企利润扭亏为盈,央企已减少至102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试点企业已有10家。

回顾2016年国企改革板块的表现,或许大家仍然聚焦于央企的整合,宝钢与武钢、中粮与中纺,中国建材与中材集团等等。与此同时,一些地方国企的股权转让也纷纷获得了市场的追捧。

02

债转股

10月10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市场化银行债权转股权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是今年3月国务院首次明确提出通过市场化债转股方式降低企业杠杆率后落地的重要指导文件,标志着我国债转股17年后正式重启。次日,债转股概念股上演涨停潮,中钢国际、长航凤凰等封死涨停,AMC概念股海德股份也涨停。

机构分析称,由于债转股更多去支持一些龙头企业,会导致一些地方小企业的僵尸产能被迫退出,债转股可能促使产业加速集中、并购重组。可以说,债转股政策的推出,不仅有助于缓解市场对银行坏账、对周期行业债务危机的担忧,对A股构成宏观层面的利好,更具主题投资价值。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表示,自债转股指导意见出台,债转股的大幕开启,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去杠杆的重要发力点,有助于化解银行不良,帮助周期性行业渡过难关,缓释信用风险。同时,一个万亿级的资产管理机会浮现,正姗姗而来。

招商证券认为,债转股的推进需要各部委出台详细的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银行也需要在实践中摸索出相对成熟的模式和经验。虽然短期内债转股以个案和试点为主,但考虑债转股的资产类别并不局限于不良资产,正常、关注类贷款皆可转股,总规模将达到万亿级。

在十月初国务院出台债转股指导意见,将其作为去杠杆的重要方式,在此之后武钢(央企)、云锡(云南地方国企)、广晟(广东地方国企)、广州交投(广东地方国企)、厦门海翼(厦门地方国企)、建工控股(重庆地方国企)、山东能源(山东地方国企)等债转股方案落地。分析认为,随着其他全国性大行以及地方银行陆续开展债转股,从明年开始的几年内,债转股案例会显著增多。

华泰证券掘金债转股主题有两个方向:AMC概念股+债转股对象。一、AMC将作为债转股最主要实施机构,具牌照稀缺性和标的稀缺性,如海德股份、陕国投A、风范股份、东兴证券等;二、已成为债转股对象的标的,体现债权人对其长期经营之信心、通过债转股实现降本增效、打开后续资产运作想象空间,如一拖股份、长航凤凰、中钢国际等。

03

PPP

12月2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证监会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相关工作的通知》,共推PPP项目资产证券化融资。这是国务院有关部门首次正式启动PPP项目资产证券化。专家认为,PPP资产证券化将改变以往点对点对接民间资金的方式,转为借助资本市场进行真正的社会化融资,将推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尽快落地。

方正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任泽平指出,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政策从稳增长转向防风险促改革,房地产调控和长效机制表明地产不再承担稳增长作用,明年房地产投资二次探底,政策大力推广PPP兼顾稳增长和促改革。此时推出PPP项目资产证券化,意在提高PPP项目的流动性,催化PPP项目的加速落地,预计明年发改委和财政部的PPP项目库将进一步扩容。

“本次文件推出是国务院有关部门首次正式启动PPP 项目资产证券化,对盘活PPP 项目存量资产,提高PPP 项目资产流动性,更好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PPP 项目建设,推动我国PPP 模式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申万宏源称。

业内人士认为,PPP改革不亚于经济体制改革,涉及经济体制、投融资、财政、行政体制改革,是一个非常系统的改革。日前PPP资产证券化文件的发布,解决了PPP发展核心症结,盘活长期资产,增加流动性,吸引社会资本。随着相关系列配套政策出来,PPP有望进一步加速推进。据测算,明年落地规模有望达到2万亿元。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表示,对PPP项目启动资产证券化,有利于提高PPP项目落地率。通过资产证券化可以有效的盘活资产,引入更多的资金来源。这对于推PPP项目早日落地是非常有利的。预计2017年PPP项目落地规模应该会在两万亿以上,这对于稳定经济增长也非常有利。

国泰君安表示,资产证券化政策体系刺激开启,预计将大幅提升PPP融资便利性,2017年PPP上有政策、下有业绩,持续看好。长江证券表示,《通知》如果在明年有效推行,可以有效解决PPP项目投资回款周期长,导致参与企业流动性压力增大的问题,看好PPP在2017年度的投资机会。

04

健康中国

在11月初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到2030年建立起体系完整、结构优化的健康产业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16万亿。专家指出,“健康中国2030”是一项旨在全面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国家战略,绝非一朝一夕、绝非某个行业的事情,是一个全局的全产业链的系统工程,健康服务业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业内人士指出,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意味着政府对健康问题的重视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未来养老、医疗服务与高端医疗器械领域投资价值将不断凸显。在大健康战略利好驱动下,养老服务、养老地产、养老金融与养老用品市场都将快速发展。

考虑到人口老龄化、精神压力和医保等原因,医疗行业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国内医疗设施和医护人员配备都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为满足不断增长的行业需求,必须增加医疗服务行业投资。政府明确提出要把医疗服务行业的市场规模从2万亿元提升到8万亿元,也就是说每年要增长20%以上,行业有巨大的增长空间。

相关研究报告显示,健康产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兴产业。但与美国、日本甚至很多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健康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统计数据显示,美国的健康产业占美国GDP的比重超过15%,加拿大、日本等国健康产业占各自国家的GDP比重也超过10%。而我国的健康产业仅占我国GDP的4%至5%。由此可见,我国健康产业空间的巨大。

医药行业基金经理表示,人口结构的变迁是产业发展确定性较大的趋势,老龄化的趋势不可避免,这也意味着与老龄化相关的医疗健康服务、保健服务将不断增长;另外从产业结构升级的角度看,当人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不断满足后,人们对自身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并且愿意为健康和品质生活付费,医药产业也就会越来越壮大。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健康中国战略落地,“十三五”期间围绕大健康、大卫生和大医学的医疗健康产业有望突破10万亿元市场规模,健康产业将引领新一轮经济发展浪潮。中信证券认为医疗器械、医疗服务、慢病管理、传统中医药、康复养老、医疗信息化及创新药应成为配置首选。

05

一带一路

商务部部长高虎城26日表示,2017年商务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将“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外交的顶层设计,加强预期引导,深化创新驱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分析指出,中央多个会议均强调,要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将是2017年经济工作的重点之一。首先,特朗普新政当中,其贸易政策包括在上台两百天内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重新协商或退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美国的发展重心移向本土,对中国外交和“一带一路”政策是利好消息。

其次,人民币贬值虽然对中国经济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但对于国际工程公司是有益因素。“一带一路”沿途多为发展中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很大,中国也有很多国际工程公司参与这些国家的基建活动。综合内部和外部因素,“一带一路”仍会是资金关注的焦点。

招商证券指出,“一带一路”战略自提出以来,各方面进展较为顺利,条件愈加成熟,海外项目也不断签订及落地,前三季度海外新签订单,中国中铁增长119%,中国建筑增长35%,中国交建增长28%,中国化学增长72%,订单的收入贡献将在明年得到确认,明年业绩实现增长将更具保障。重点推荐苏交科、中国化学、中工国际、中钢国际等。

华泰证券表示,“一带一路”自提出以来,迄今为止已取得了较大成效。我国已同4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对外承包工程方面,1-11月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的61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7367份,新签合同额1003.6 亿美元,同比增长40.1%,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2.1%;完成成营业额 616.3亿美元,同比增长7.5%,占同期总额的46.6%。

华泰证券表示,一带一路将成为中国经济和政治突围的最重要突破口,建议关注海外订单、收入占比高和汇兑损益占比高的央企蓝筹和国际工程企业。如中国交建、中国电建、葛洲坝等。

(更多精彩内容,请查找微信公众号"实战财经"关注,您的关注是我们持续前行动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