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話拼音方案
閩拼方案使用的拉丁字母有二十個、及六個二合字母(Bb、Dd、Gg、Ng、Oo、Zz)代表浊音,與五個附加符號(調號)。其余拉丁字母六個(F、J、Q、R、V、X)用在特殊表示、或外來語上。[3]
在書寫傳統廈門話時 L 寫為 Dd。不過在臺灣話拼音中/l/聲母的發音有很多說法。有學者認為是濁齒齦塞音(dd)[4][5][6];或阻塞感極接近濁齒齦塞音(dd)的齒齦邊音(l)[7][8];或老派發齒齦塞音(dd);新派發齒齦邊音(l)[9];或音韻地位是 dd,實際在前,高元音也唸濁齒齦塞音(dd)。只有在低、後元音之前唸成齒齦邊音(l)[10];或是齒齦閃音(ɾ)[11]。
書寫傳統廈門話時會將l寫作dd,且傳統廈門話的z、c、zz、s與[i]結合時無顎化現象。音節為母音[i]或[u]開頭時(零聲母),會視情況將其母音改寫或增加一個y或w字首,此規則與漢語拼音方案相同。
西方語音學觀點中視為獨立聲母的[m]、[n]、[ŋ]在本方案中視為[b]、[l]、[ɡ]之鼻化,故作為起首音時與與鼻化元音(參見母音表)結合為bbn、ln、ggn。但若是作為韻化輔音或音節韻尾時,[m̩]、[ŋ̍]則直接寫成m、ng。在大多數閩南語方言中z、c、zz、s與元音[i]結合時會顎化,類似漢語拼音中的j、q、x的發音部位。
而N僅作為標示鼻化音節之用,書寫時寫在元音之前,如na [ã]。五個附加符號冠在母音字母上方以表示聲調。[3]
字母表
编辑
大BP
A
B
Bb
C
D
Dd
E
G
Gg
H
I
K
L
M
N
N◌
Ng
O
Oo
P
S
T
U
W
Y
Z
L/Zz
小BP
a
b
bb
c
d
dd
e
g
gg
h
i
k
l
m
n
n◌
ng
o
oo
p
s
t
u
w
y
z
l/zz
小TL
a
p
b
tsh
t
d
e
k
g
h
i
kh
l
m
n
◌nn
ng
o
oo
ph
s
th
u
Ø
Ø
ts
l/j
小POJ
a
p
b
chh
t
Ø
e
k
g
h
i
kh
l
m
n
◌ⁿ
ng
o
o͘
ph
s
th
u
Ø
Ø
ch
j
字母名稱讀法
编辑
對於個別的字母,或合成字母(二合字母;三合字母;四合字母等)它們的單獨名稱在使用上的讀法。以下是其中的兩種讀法列出以供參考。[12]用法範例:比如兩個無線電台以ITU-R M.1677國際摩爾斯電碼(international Morse Code)建立通訊連結〈s1 DE s2 K〉(呼叫s1,這是s2,結束);字母讀法〈es-(it/zi̍t) de-e es-(zzī/nn̄g) ka〉。[13]其它拉丁字母參考讀法:f(ef), j(je), q(qu), r(er), v(ve,(vi)), x(ex,(eks/iks))。[14]
字母
a
b
bb
c
d
dd
e
g
gg
h
i
k
l
m
n
n◌
ng
o
oo
p
s
t
u
w
y
z
zz
讀法 1
a
be
bbe
ce
de
dde
e
ge
gge
ha
i
ka
el
em
en
ne
nge
ә
ɔ
pe
es
te
u
wi
ye
ze
zze
讀法 2
a
bi
bbi
ci
di
ddi
e
gi
ggi
hi
i
ki
li
mi
ni
ni
ngi
o
oo
pi
si
ti
u
wi
ye
zi
zzi